首页    赏石知识    肃北县文物普查发现与岩画共存的人类遗址

肃北县文物普查发现与岩画共存的人类遗址

发布时间:2025-02-03 17:32
浏览量:0

近日,肃北县文物普查团队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盐池湾乡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工作。他们专门对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几年前在野外巡查时发现的洞穴岩画进行了实地登记。该岩画位于肃北县盐池湾乡西侧21千米的S303省道,再往西南行3千米,便可见到白架子沟季节河西侧的这片珍贵遗迹。

岩画主要描绘在岩洞内南侧的石壁上,共计包含三组画面,单体图案数量达到29幅。其内容涵盖了野牦牛、人物形象、各种符号以及野驴等元素,同时还有一些无法辨识的符号。在作画手法上,既有徐缓细腻的描绘,也有粗犷的线条勾勒。其中,较引人注目的是一幅描绘狂奔野牦牛的经典图像,画家通过精准的躯体轮廓和肢体语言,将这一场景展现得栩栩如生。

 

经过实地深入调查,这些岩画是由不同时期的人们绘制的。早期的岩画主要使用红色颜料,而后期则改用黑色颜料。早期岩画的内容主要以符号为主,随着时间的发展,画面逐渐丰富,出现了野牦牛、野驴、人物等形象。

 

由于地质活动的影响,岩洞曾发生崩塌,导致部分壁画受损。然而,在岩洞内侧靠近岩画壁的地方,考古团队发现了动物骨骼和石制品等遗迹。初步推测,此处可能是一处史前遗址,曾经有过人类长期居住的痕迹。本次考古共收集标本8件,其中石制品5件,骨块2件,但对堆积的夯土和烧土未进行取样分析。

 

这一发现不仅在肃北地区,甚至在甘肃省内都尚属首次,其意义深远,不仅彰显了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更填补了肃北及甘肃地区古代洞穴绘画的空白。这一发现还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古代岩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为研究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古代艺术的风格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在深入探索的过程中,我们面临了不小的挑战。岩画点位于海拔3800米的半山腰岩洞内,从山脚到岩洞的陡坡角度大约为70度。普查队员们不得不穿过河沟,开始艰难的爬山之旅。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抵达了洞口。然而,在洞口的地表上,我们发现了狗熊和岩羊出没的足迹。为了确保安全,队员们决定先点燃随身携带的鞭炮扔进洞内,以驱赶可能存在的熊。随后,他们操控无人机对洞内进行了观察,确认无狗熊动静后,才谨慎地进入岩洞。

 

据当地牧民介绍,近年来狗熊的出没已经成为了常态,它们甚至会侵入附近的牧民居住地,如彩钢房和毡房。有趣的是,该区域的看护员被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啊呦”,这是他们对熊的特殊称呼。

 

经过一系列的探索与发现,我们不禁对肃北及甘肃地区的古代艺术与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一重大发现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空白,更激发了人们对这片古老土地的无尽遐想。

 

通过一系列的挖掘与揭示,我们对肃北及甘肃地区的古代艺术与历史文化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这一系列发现不仅为学术界带来了新的认知,也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名石欣赏